主要從事工業機器人,焊接、切割、自動化設備、系統集成及集體解決方案的提供商以及工業控制自動化系統開發和產品供應,應用調試和維修服務的機電一體化高科技企業。 產品包括:安川機器人、智能管板焊接機器人系統、視覺編程機器人系統、三維柔性工作臺、全數字化多功能焊接電源、變位機、行走軌道、傳感器等配套設備,廣泛應用于汽車部件、摩托車配件等。
機器人的發展從無到有,從低級到高級,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而不斷深入發展。而服務機器人的未來是朝智能化,情感化發展,最后達到人機共存的社會。 據行業相關數據顯示,全球專業服務機器人2016年總銷量為6.18萬臺,與2015年的4.11萬臺相比上升了45%,總銷售額為68億美元,同比上升25%。而在個人、家庭服務機器人領域,2016年約售出670萬臺,同比增長26%,銷售額為42億,較2015年增長8%。 從這種種跡象來看,在可預見的未來,服務機器人的前景是極其可觀的。說白了,機器人就是一個各項技術的綜合體,而按照大方向來分類,主要分為三部分,分別是家庭化、模塊化和產業化。 家庭化: 隨著信息高速發展和生活、工作節奏的加快,需要人們從繁雜的家庭勞動中解脫出來;伴隨著中國老齡化越來越嚴重該情況,更多的老人需要照顧,社會保障和服務的需求也更加緊迫。隨之醞釀而生的將是廣大的家庭服務機器人市場,例如家庭護理機器人、玩具機器人、安控機器人、清潔機器人都將是最為需要的。 模塊化: 目前,機器人技術正在向智能機器和智能系統的方向發展,其發展趨勢主要為:結構的模塊化和可重構化;控制技術的開放化、PC化和網絡化;伺服驅動技術的數字化和分散化;多傳感器融合技術的實用化;工作環境設計的優化和作業的柔性化以及系統的網絡化和智能化等方面。而要想真正像電視、電腦等家用電器一樣普及,關鍵在于標準化和模塊化。 產業化: 今后為了機器人產業化的發展,必須把開發的機器人應用在實際當中,采用機器人也同采用其他機械產品一樣,第一是確定開發的目標,第二是評價其成本,這兩點都是非常重要的。 我國很多企業,其中很多已經滲透到服務機器人領域,上海思嵐科技有限公司對服務機器人研究的介入,必將推動服務機器人產業的發展。責任編輯:王賀
慧聰安防網訊 隨著科技的發展,機器人在制造業和工業領域被大批量應用,它們在服務、娛樂、安防、軍事等各個領域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也逐漸取代人類的一些工作。 各種交通安全事故、暴恐事件、市民人身傷害事件屢屢突發,人們對自身安全的防護意識越來越高。傳統靜態安防技術體系過于成熟難以突破、從業人員素質低、工作枯燥、人員老齡化、穩定性差等因素,已經影響到安防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隨著中國“十三五”規劃與《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以及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臺,國家對于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高端制造產業給予了極大的關注與支持。從傳統的安防系統過渡到以現代服務為理念的智能安防系統是一種大勢所趨。 機器人在安防領域的應用 1、由于全球人口老齡化,養老問題形勢嚴峻,健康服務機器人也順應這一需求,根據不同場景,對老齡人進行看護、服務以及醫療。還有致力于兒童教育的教育機器人,能與兒童親切自然地進行交流,實現主動互動地保護兒童的人身安全行為。以及掃地機器人等等。 2、由家庭集成的智慧社區涉及多方面的場景,其中有安防巡邏機器人在小區門口或者是各出入口進行車位引導,充當保安的作用。 3、電商行業的迅猛發展給物流行業帶來更多機會的同時,也給包裹處理能力帶來考驗。目前,不少物流公司面臨包裹處理量巨大、人工分揀勞動強度大、準確率不夠高,甚至是“暴力分揀”的局面,限制了自身更快速的發展。今年4月,申通的自動分揀機器人曾經刷爆物流圈,甚至央視新聞也進行報道,此分揀機器人出自安防龍頭??低曋?,能將裝著托盤的機器人在地面上有序“穿梭”,將一件件包裹運送到指定位置,完成分揀。4、業務受理機器人作為高度集成化的人工智能產品大量應用到智能城市中。除此之外,還有迎賓接待機器人,作為所有服務機器人的第一應用,迎賓接待機器人可以扮演前臺接待個人的角色,監控現場環境,不再只是擺設。 5、據了解防災減災設備裝備發展和災害應對處置過程都蘊含著大量的新科學新技術,科技在防災減災每個環節都不可或缺。一大批防災減災的“黑科技”也在各大災害現場大顯身手。比如線路巡查機器人、農林地質災情預警機器人、特種服務機器人(火災、排爆、輻射)。 責任編輯:劉文娟上一頁12下一頁在本頁顯示剩余內容
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快推動農業機械化的步伐,致力提升現代農業水平,以縮小與發達國家在農業現代化方面的差距。隨著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用于農業生產的特種機器人得以問世,并逐漸成為農業技術裝備研發的重要內容。農用機器人的出現和應用,改變了傳統的農業勞動方式,促進了現代農業的發展。 國內農用機器人處于起步階段 20世紀80年代開始,發達國家根據本國實際,紛紛開始農業機器人的研發,并相繼研制出了嫁接機器人、扦插機器人、移栽機器人和采摘機器人等多種農業生產機器人。農用機器人技術的發展有效促進了發達國家農業生產過程的自動化、智能化和精準化發展。 進入21世紀以來,農業勞動力不斷向其他產業轉移,農業勞動力結構性短缺和日趨老齡化漸已成為全球性問題。設施農業、精確農業和高新技術的快速發展,特別是人工作業成本的不斷攀升,為農業機器人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和可能。 但與發達國家相比,農用機器人在中國無論是研發還是應用還處于起步階段,具體表現在投資少、發展慢、技術差距大等方面。20世紀90年代中期,國內才開始了農業機器人技術的研發。直到工業化、城鎮化和現代化的快速發展,農用機器人的研發范圍才逐步擴大。目前在耕耘機器人、除草機器人、施肥機器人、噴藥機器人、蔬菜嫁接機器人、收割機器人、采摘機器人等方面均有研發。 盡管中國機器人技術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明顯,農用機器人差距更大。但隨著中國科技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國家不斷加大農業機械化發展扶持力度,中國農機化事業進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發展時期,也為農用機器人提供了良好發展機遇,農用機器人技術的先進性和先導性決定了其必將成為未來我國農業技術裝備研發的重要內容之一。 我國農用機器人未來發展趨勢 應用農業機器人,提高資源利用率和農業產出率,提高經濟效益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將一些農業機器人作業于田間,將會極大提高勞動生產率,能夠合理的利用勞動力資源。 目前研究人員主要研究兩個方面,一是行走系列農業機器人,其導航系統能知道機器人進行路徑規劃和避障、探測定位和控制系統穩定性;二是機械手系列機器人,由于生長環境不同,形狀也不同,所以開發機器人不僅要考慮作業對象的基本特性和力學特性,甚至連化學特性、生理特性也該考慮。 總體來說,在未來較長一段時期內,農用機器人大致有以下三個發展趨勢,即實現最佳作業方法、結構更加簡單價格更為合理、用途日益廣泛。責任編輯:王賀
【CPP114】訊:水母機器人、變臉機器人、擦玻璃機器人、快遞無人機、機器人“書法家”……各種各樣的機器人亮相在北京舉行的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向人們展示了機器人產業迅猛發展、人工智能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巨大變化的圖景。機器人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沖擊? 產業規??焖贁U大機器人 “無處不在” 醫生坐在操作臺上,眼觀顯示鏡,手拿操作桿,機器人四個“手臂”上下搖動……展廳里,人們看到這樣的演示:借助達芬奇手術機器人,醫生可以更加精準靈巧地切除病變組織。 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手術機器人是醫生“手”和“眼”的延伸,原來切口需30厘米的手術現在只需幾厘米,切口小、下刀準的微創手術能減少手術風險。這類醫療機器人還可以減輕手術對外科醫生的體力消耗,提高手術效率與穩定性。 據悉,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目前在全國已配置60余臺,2016年進行了1萬多例手術。 機器人的身影不僅出現在手術室,也出現在餐廳、銀行、超市、工廠車間…… 在亞馬遜運營中心,常??梢钥吹酵黄瑓^域內數千臺Kiva機器人有序避讓,并能在準確時間將商品精準無誤地送到揀貨人身邊。目前,亞馬遜已在全球部署了10萬臺Kiva機器人用于存儲和揀貨。 亞馬遜全球副總裁、亞馬遜全球物流中國總裁薛小林介紹,亞馬遜智能運營系統通過數據分析和算法優化,“指揮”成千上萬臺Kiva機器人協同作戰,整個過程幾乎是零人工干預。 重量僅為53公斤的小型協作機器人CR7A可以在沒有安全圍欄的情況下與人一起并肩工作;兩輪機器人Handle實現了在快速滑行的同時進行跳躍的穩定控制;科大訊飛推出的全球首臺全程語音交互服務機器人,采用語音、觸屏、動作等多模態綜合交互方式,已應用于醫院、銀行、保險公司等領域……機器人已經逐步從單一的勞動工具和設備,上升為人類的工作助手和生活伙伴。 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統計分析,2016年全球機器人產業規模首次突破200億美元,增長14.5%,預計2017年將達到232億美元。其中,中國機器人產業規模首次突破50億美元,預計2017年將達到62.8億美元。 專家介紹,目前我國機器人產業規??焖贁U大,語音識別、圖像識別等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一些重要領域形成了一批具備核心競爭優勢的自主創新產品。 機器人“智力”還有限人類簡單工種易被取代 專家指出,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背景下,全球機器人發展依然面臨著多重挑戰,應確保機器人發展安全可控,找到發展與控制間的平衡點。 機器人足夠“智能”了嗎?專家介紹,其實現在不少機器人的“智力”還相當有限。今年上半年網上關于申通分揀機器人“小黃人”的視頻受熱議,大家紛紛為“小黃人”的熟練作業點贊。 申通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鄧德庚表示,未來越來越多的機器人將參與物流輔助工作,但還有很大提升空間。比如機器人擺件不那么工整、部分單據仍為手寫導致無法完全數字化錄入信息等。 業內普遍認為,現階段機器人在運動層面上尚顯不足,其能效比、靈活性仍遠遠達不到人類肌肉群協調動作的水平,十分“脆弱”。比如大多數工業機器人還是以機械手臂為主,大部分企業還不具備研發制造柔性臂的能力,導致機器人的靈敏度有限,能做的動作很少。 多功能機器人離我們的日常生活還很遠,尤其在自然語義理解方面,機器人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機器人將取代哪些工作?最近一則6秒寫完的地震新聞引發公眾關注,這位地震新聞的作者竟是國家地震臺網新研發的“地震信息播報機器人”。大家調侃“機器人6秒寫完新聞,手慢的記者恐慌了嗎”之余,也引發了對機器人是否將取代記者工作的思考。 雅虎機器人寫稿系統“Wordsmith”、《紐約時報》新媒體運營總監機器人“Blossom”、騰訊自動化新聞協作機器人“Dreamwriter”……事實上,機器人寫新聞早已有之。 再比如,機器人還可以勝任工人、電話客服、司機、陪護人員等工作,但這些都是相對簡單、標準化、流程化的工種。 對此,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認為,未來機器人更加深入輔助人類工作之時,對人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加強人員的技術能力,去做一些機器無法做到的工作,比如新聞工作中的深度調查報道等。 專家指出,隨著機器人的使用越來越多,一些人可能會失去工作,但同時一些工種會發生變化,也會創造出新的就業機會。 那么機器人如何適應社會呢?著名科幻小說家阿西莫夫曾經提出過機器人三大定律,首要的一條就是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但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還存在很多隱患問題。 機器人“小胖”沒人操縱,自己突然跑起來,打倒了玻璃墻,砸傷旁邊一位路人……去年底,深圳高交會上機器人“小胖”傷人事件引發熱議。事后深圳高交會組委會發布公告表示,事故是由于展商工作人員操作不當,誤將“前進鍵”當成“后退鍵”而導致。 今年7月,百度創始人李彥宏通過視頻展示他乘坐百度無人駕駛汽車的影像,并稱車輛正行駛在北京五環路上。此舉引發“無人駕駛汽車上路是否合法”等爭議。隨后交管部門開展了調查核實并表示,支持無人駕駛技術創新,但應當依法、安全、科學進行。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專家王飛躍認為,任何的機器技術都是雙刃劍,在科技創新的同時要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加強人控制機器的能力,人類要有最終的決策權。 加強核心技術發展促進機器人深度應用 業內人士認為,以人工智能為依托的機器人一方面會以自動翻譯、圖像識別等“軟件”形式服務百姓生活,另一方面也將通過集成“硬件”深入到百姓生活中,未來,人工智能會使城市生活更加智能,城市管理更加高效與便捷。 然而記者調查發現,現階段,我國雖已為機器人大國,但還不是強國。我們每萬名工人中機器人的占有率遠低于發達國家,減速器、機器人控制器、伺服電機等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和技術還主要依靠進口。 不僅如此,業內人士分析指出,我國機器人市場“重”概念創新而“輕”核心技術發展,基礎設施構建仍不足。國內大量建立機器人產業園區,但實際上真正能夠發揮作用或形成產值、產能的很少。一些企業熱衷于炒作概念,雖然掛名“機器人”、“智能”,技術能力卻配不上名字。 王飛躍認為,要想讓機器人滲透到人們生活,真正實現智能社會,一定要把相應的基礎設施建設好,建立知識庫、大數據庫、面向各類具體問題的智能系統等。“這不僅要有技術,還涉及整個社會體系、服務體系和治理體系等。” 業內人士判斷,深度學習將給予機器人更加強大的“大腦”,甚至能夠提供一些情感上的支持和交互,未來機器人將越來越像人。專家們呼吁,要加快機器人向各領域的應用,實現人機協調、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營造有利于機器人發展的良好生態。
機器人被譽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2010年以來,全球機器人產業進入高速增長期,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銷售市場。多位業內專家指出,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和社會需求的變化,服務機器人市場需求強勁,將超越工業機器人的增速,成為機器人行業的下一個風口。 中國政府提出《中國制造2025》――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第一個十年的行動計劃,將著力推動機器人產業。政府為生產一線引進機器人提供補貼,中國的機器人企業也在迅速增長。機器人技術的不斷成熟,使得人工智能迎來第三次高速發展,智能公共服務機器人應用場景和服務模式正在不斷拓展,帶動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的增長。 據行業相關數據顯示,全球專業服務機器人2016年總銷量為6.18萬臺,與2015年的4.11萬臺相比上升了45%,總銷售額為68億美元,同比上升25%。而在個人、家庭服務機器人領域,2016年約售出670萬臺,同比增長26%,銷售額為42億,較2015年增長8%。從這種種跡象來看,在可預見的未來,服務機器人的前景是極其可觀的。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宋曉剛曾表示,目前我國養老、助殘、醫療、娛樂、教育、公共服務等方面的服務型機器人技術發展和產業化進程加快,有的已經進入產業化階段。在需求增長、消費水平提升的雙重因素驅動下,服務機器人增速和產業規模都將超過工業機器人,成為拉動機器人行業增長的新動力。 隨著深度學習、大數據、云計算等顛覆性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機器人完成復雜專業任務的能力越來越強。業內專家認為,智能化機器人時代的到來,進一步拓寬了服務機器人的應用場景和服務模式,為國內服務機器人產業實現賽道超車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 而要想讓機器人滲透到人們生活,真正實現智能社會,一定要把相應的基礎設施建設好,建立知識庫、大數據庫、面向各類具體問題的智能系統等。這不僅要有技術,還涉及整個社會體系、服務體系和治理體系等。 為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實現賽道超車,我國正加速對機器人產業的戰略布局,有針對性地部署推動服務機器人在前沿技術、研發應用等方面實現戰術突破。目前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已于7月下旬正式發布,我國智能機器人重點專項也已啟動。 在9月18日召開的第三屆國際服務機器人高峰論壇,以“直擊熱點,捕捉趨勢;引領潮流,落地項目”為口號,針對服務機器人熱點、難點、痛點進行高端對話;論壇特設數百平米服務機器人相關產品展示區,成為企業展示自己產品的一個絕佳舞臺。 南京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以安在會上介紹,機器人尤其是服務型機器人產業需要龐大的產業鏈支持和高新技術人才支撐,南京在這方面具有突出的比較優勢。 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的迅猛發展以及國家層面的政策利好,無疑給當前國內服務機器人產業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想象空間。再加之當前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與機器人的融合發展,勢必進一步加速服務機器人的發展步伐。責任編輯:王賀
機器人日前發布數款最新機器人產品和應用。其中,高度集成的控制系統新松SIRC2.0智能機器人控制器,實現了機器人關鍵零部件國產化重大突破,可以直接應用于6/7軸串聯機器人、復合機器人等產品。 中國證券報記者近日實地探訪了位于沈陽渾南新區“中國智谷”的機器人公司本部。公司技術總監徐方表示,機器人行業的黃金發展期可能就在這5年,公司堅持自主研發,打造智能化產品,拓展全球產業鏈,為下一步騰飛做好了準備。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工業機器人市場競爭激烈,國內不少領先企業在很多應用場景上已具備優勢,但需要突破品牌知名度較低的瓶頸。 產品線齊全 走進機器人公司廠房,立即進入了一個機器人世界。在標準足球場大小的廠房里,不同種類的機器人分區域排列,齊刷刷亮相頗為震撼。淡藍色的地板光潔干凈,幾乎看不到油污。技術人員有條不紊地調試、裝配這些成品或半成品機器人。造型可愛的“松果”服務機器人在技術人員的“指揮”下,端著盤子來回演練;并聯機器人一下下地迅速抓取物件…… 作為國內機器人產業的龍頭企業,機器人公司的產品包括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以及系統集成產品服務等,產品線齊全。 公司副總裁、董秘趙立國表示,公司形成了以獨有技術、核心零部件、領先產品及行業系統解決方案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 在技術總監徐方看來,“最全產品線”是在多次技術攻關中啃“硬骨頭”啃出來的,體現了國產機器人品牌的自主研發能力。徐方表示,公司以技術見長,很多解決不了的難題都會來找公司攻關,通過不斷啃這些“硬骨頭”,公司的機器人產品種類越來越全,產業鏈越來越完整。 公司生產的潔凈真空機器人填補了國內空白。公司創新與重大項目部部長杜振軍表示,目前公司是中國市場唯一一家能生產潔凈機器人的企業。 徐方介紹,當時國內要發展半導體產業,需要自己的芯片設備,但在核心部件真空機械手方面被卡住了脖子。一方面,發達國家和地區不單獨出售潔凈真空機器人給我們,只賣成套系統;單個機器人價格是15萬美元,而整套系統打包賣需要90萬美元。另一方面,從美國進口這些設備時審查嚴格,整個流程至少得9個月,嚴重影響國內半導體裝備的發展。公司經過艱苦研發,最終開發出自主知識產權的潔凈機器人,并推動潔凈機器人的市場價格趨于合理。 公司還與知名醫院合作,研發出國內首臺應用于腫瘤治療的消融醫療輔助機器人。 不斷推出新品成為公司占領市場先機的關鍵。上半年,公司研發投入7424萬元,同比增長260.34%。趙立國表示,在國內市場,僅公司能與海外企業在高端領域進行競爭,海外企業能做的產品,公司基本都能做。徐方表示,“公司50%的客戶都是老客戶。不斷創新推出新產品,每年又有50%的新增客戶。” 半年報顯示,公司2017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0億元,同比增長15.47%;凈利潤為1.8億元,同比增長6.67%。上市不到十年,公司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均擴大了約5倍。 為中國制造添“智” 機器人公司廠房,就是一座智慧工廠,一個巨型一體化集成設備在運轉著,一個個機器人自主完成取貨、搬運、裝配、檢測、成品入庫等程序,真正是“機器人生產機器人”。 徐方表示,這種智慧工廠也叫數字化車間智能平臺,是公司重點打造的智能制造平臺之一。公司自用的這個智能化車間,可以年產5000臺機器人,開足馬力甚至年產10000臺也不成問題。同時,公司提供智慧工廠訂制服務,為不同行業企業量身打造智能制造設備,支持制造業轉型升級。 制造業特別是高端制造業,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核心競爭力。目前,智能制造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專家表示,智慧工廠將機器人、互聯網、信息技術和智能設備進行融合,在生產、質量控制、物流等環節提高智能化,這也是機器人制造生產的發展方向。 據了解,公司生產的智能平臺價格在幾千萬到上億元不等,已被多家公司所應用。目前,公司與中核集團相關合作項目進展順利,已有部分工作站項目完成驗收。此外,公司為中興通訊規劃實施了數字化工廠項目。 徐方介紹,除了智慧工廠,公司另一個重點業務是智能裝備平臺,主推智能型工業機器人。徐方形容,傳統的工業機器人是“閉著眼睛干活”,先“教會”,然后進行重復性工作。而智能機器人除了具有第一代示教機器人和第二代離線編程機器人的特點外,還帶有各種傳感器,對外界環境具有感覺能力,同時具有獨立判斷、記憶、推理和決策的能力,能適應外部環境變化,靈活調整工作狀態,完成更加復雜的操作。 目前工業機器人市場競爭激烈,外有“四大家族”等國際品牌,國內機器人產業鏈下游一些有實力的企業也在轉型自供機器人,如美的集團收購德國庫卡公司,東旭新能源收購上海安軒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等。 打造高端智能化產品,在制造行業拓展服務市場,成為公司的突破點。徐方表示,通過新型智能工業機器人的研發,公司業務領域更高端更多元。在機器視覺方面,公司自主研發的視覺識別系統,實現了工業機器人的視覺檢測、視覺定位、視覺跟蹤等功能,并應用于多關節機器人、并聯機器人、雙臂協作機器人等產品。 在汽車及零部件、電力、工程機械等傳統優勢領域,公司與寶馬、通用、上海交運、國家電網等大型企業的合作不斷深化。此外,公司業務向3C、廚衛、新能源、核燃料、電商等領域拓展。 拓展海外市場 目前,公司的機器人與智能裝備已經銷往歐、美、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一帶一路”沿線多家企業達成合作。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積極推進全球化產業布局,考慮在新加坡、日本、歐洲、美洲等地設立研發中心或者營銷網絡,提升品牌國際影響力。 徐方表示,在海外設立研發或銷售中心,是公司主動對接國際競爭的一種嘗試。公司三分之二的客戶都是國內外高端客戶,包括獨資企業、合資企業、大型國企等。 公司一直在與海外機器人公司直接競爭。徐方表示,海外基本上都是存量市場,要想在有限的市場分一杯羹,需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公司的移動機器人,早在十年前就實現了出口。“考察了北美市場后,發現我們的智能物流設備等在當地市場具有一定優勢。”徐方認為,在智能物流領域,目前最先進的技術都在中國,公司的相關設備具備國際競爭力。 《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7年)》顯示,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約占全球市場份額的1/3。近年來,海外機器人企業紛紛開拓中國市場,尋找應用場景、進行技術升級。但國內不少領先企業在很多應用場景上更了解用戶,在系統集成方面具備優勢。 據了解,公司已與米其林合作,共同研發具有國際領先優勢的輪胎行業的智能物流系統。2016年,公司出口銷售額1.5億元,占總營收比重為7.37%,同比大增346.76%。為提升國際競爭力,趙立國表示,公司不排除在海外并購相關優質企業。
⊙記者 李興彩 ○編輯 全澤源 安防行業龍頭海康威視今日披露,公司斥資超百億元,于5個城市建設6個項目。 據公告,公司將以自籌資金約11.84億元在西安高新區投資建設西安科技園項目,規劃用地150畝,規劃建筑面積22.97萬平方米;以自籌資金約26.07億元,在武漢市東湖區投資建設武漢科技園項目,項目規劃用地440畝,規劃建筑面積51.48萬平方米;以自籌資金約16.72億元,在成都市天府新區投資建設成都科技園項目,項目規劃用地178畝,規劃建筑面積27.31萬平方米;以自籌資金約10.32億元,在杭州濱江區投資建設杭州創新產業園項目,項目規劃用地56畝,規劃建筑面積17.18萬平方米。上述項目規劃均用于??低暤难邪l、辦公場所及配套實施等。 此外,公司以自籌資金約26.8億元,在武漢江夏區投資建設武漢智慧產業園項目,項目規劃用地500畝,規劃建筑面積51.5萬平方米;以自籌資金約12.61億元,在現有生產基地基礎上,于重慶大渡口區投資建設重慶科技園項目,項目規劃用地152畝,規劃建筑面積17.1萬平方米。上述兩投資項目規劃用于公司的生產廠房、倉庫及配套實施等?! 」颈硎?,6個項目投資的目的均為滿足??低暡粩喟l展的業務需求,形成與業務規模相匹配的辦公場所,幫助??低曂卣鬼椖克诘厥袌觥! ≈档藐P注的是,公司表示將依托成都科技園,進行智慧城市、系統解決方案以及顯示與控制領域的研發創新,逐漸從智慧城市的硬件層向應用層和用戶展現層拓展,進一步增強公司解決方案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將依托杭州創新產業園,進行工業自動化和汽車電子領域的研發創新,重點布局智能相機、機器視覺、移動機器人等業務,開拓包括行車記錄儀和倒車影像在內的視頻產品、雷達產品及ADAS和車聯網等相關產品。